向您解釋腎結石的原因
來源:網絡 時間:2020-04-11 11:03 咨詢專家
尿石癥是泌尿系統(tǒng)的常見疾病之一,是腎、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結石的統(tǒng)稱。尿石癥引起尿路梗阻和感染后,對腎功能損害較大,尤以下尿路長期梗阻及孤立腎梗阻時,對全身影響更為嚴重,處理上也較復雜,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尿石癥在我國分布有一定地區(qū)性,以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山東、湖南、江西及安徽省等地區(qū)發(fā)生率較高。近年來有資料表明,膀胱結石的發(fā)生率已有明顯下降,但上尿路結石的發(fā)生率卻有上升趨勢。
尿石形成的機理比較復雜,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認為尿石形成有二項基本要素:
1、尿內晶體飽和度:尿內含有形成結石的晶體,主要成分有磷酸鹽、草酸鹽、尿酸鹽等,如這些晶體在尿液中飽和度過高,則易引起析出、沉淀、結聚,以致尿石形成。
2、晶體聚合抑制因子:尿內存在有晶體聚合抑制物質,如焦磷酸鹽,枸橡酸、鎂、多肽、尿素、粘多糖、透明質酸,甘氨聚糖等,這些抑制因子和晶體表面的某些特殊部位結合即可抑制晶體的再形成和聚合。
尿石形成的誘發(fā)因素:正常尿內晶體飽和度和晶體聚合抑制因子的活性兩者處于平衡狀態(tài),一旦由于某種因素破壞了這種平衡,不論是前者飽和度過高,抑或是后者活性降低,均可引起尿內晶體聚合,導致尿石形成。下列因素對尿石的成因起有明顯的誘發(fā)作用。
1、全身性因素
?、傩玛惔x紊亂:體內或腎內存在有某種代謝紊亂,可引起高血鈣癥、高尿鈣癥,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病人,血鈣增高,血磷降低,尿鈣增高;痛風病人嘌呤代謝紊亂,血中尿酸增高,尿中尿酸排泄增多;特發(fā)性高尿鈣癥病人尿鈣增高等等均可容易形成結石。
?、陲嬍撑c營養(yǎng):尿石的形成與飲食營養(yǎng)有一定關系,膀胱結石與營養(yǎng)的關系更為明顯,主要是營養(yǎng)缺乏問題。據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在發(fā)達的國家,腎結石發(fā)生率上升而膀胱結石的發(fā)病率降低,我國解放后,也出現了這樣明顯的趨勢。
?、坶L期臥床:骨折或截癱的病人,長期臥床??梢鸸琴|脫鈣,尿鈣增加,同時由于尿液滯留、并發(fā)感染,尿中很容易形成尿石。
?、苌瞽h(huán)境:尿石在某些地區(qū)的多發(fā),可能與地理、氣候、水源及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天氣炎熱、出汗多、尿液濃縮,水和飲食中含有過多的礦物質成分如草酸鹽、尿酸鹽等,易引起結石的發(fā)生。
?、菥?、性別、遺傳因素:現代工業(yè)化社會中,高度職業(yè)緊張狀態(tài)的人群結石發(fā)生率較高,可能與下丘腦垂體對尿濃縮及成分的調節(jié)失常有關。女性尿石發(fā)生率遠較男性為低,可能與女性尿內枸椽酸濃度較高,有助于防止尿內結晶的聚合有關。尿石形成與遺傳的關系比較明顯的只有胱氨酸和尿酸結石,在大多數結石患者找不到遺傳因素。
2、泌尿系統(tǒng)的局部因素:
?、倌蚵犯腥荆壕洹⒛搲K、壞死組織等均可構成結石核心,細菌中特別是變形桿菌、葡萄球菌等,有將尿素分解成氨的作用,從而使尿液鹼化,有利于磷酸鹽、碳酸鹽的沉淀而形成結石。
②尿路慢性硬阻:尿道狹窄、前列腺增生癥、動力性排尿功能障礙均可引起尿流不暢,尿液郁積可使晶體沉淀、聚合形成結石。
?、郛愇铮耗蚵穬却媪舻漠愇?,如長期留置的尿管,不吸收的手術縫線,戲謔患者自尿道外口放入的異物等等,使成為尿液中晶體附著的核心而形成結石。
泌尿系結石多數原發(fā)于腎臟和膀胱,輸尿管結石往往繼發(fā)于腎結石,尿道結石往往是膀胱內結石隨尿流沖出時梗阻所致。腎、輸尿管結石與膀胱、尿道結石比約為5。5~6∶1。尿石癥的發(fā)生率男性高于女性,腎與輸尿管結石多見于20~40歲的青壯年,約占70%左右;膀胱和尿道結石多發(fā)生在10歲以下的兒童和5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
本文內容來自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疑問,歡迎咨詢。
本文內容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快捷導航
/Direct
在線預約
/Online booking